公司新闻
未名流韵:《北大新诗日历》《范曾艺术日历》首发式在京举行
2017-12-01 作者:北大培文 浏览数:5443

      2017年12月7日下午,为献礼北京大学120周年华诞,“《北大新诗歌日历》《范曾艺术日历》新书首发式”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发布会由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北大培文创意研究院联合主办。


heying.jpg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文艺评论家、诗人、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中国书画大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文化部原副部长赵少华,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名誉会长桂晓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大书画研究会会长张振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谢心澄,北京大学校史馆、档案馆馆长马建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著名书法家陈洪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杭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新诗研究院副院长骆英,冯至之女冯姚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大新诗日历》主编刘福春,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北大培文总裁高秀芹等四十余位嘉宾出席首发式。

       本次首发式由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主持,嘉宾们高度评价了《北大新诗日历》和《范曾艺术日历》出版,认为这两本与北大相关的日历,分别以诗和画的方式,像两本纪念册,用每一天记载了北大学人无穷的精神魅力和艺术魅力,体现了北大诗歌与绘画的美学传统。


高老师.jpg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北大新诗日历》主编、北大培文总裁高秀芹致辞


       北大培文总裁高秀芹在致辞中,介绍了这两本日历的出版缘起和出版经过,认为这两本日历是有温度、有性情、有情怀的,不仅仅是日历,其价值超越了日历形式的本身,是爱北大的人用特殊的方式向北大120周年校庆致敬,


谢冕.jpg

中国书画大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谢冕致辞


       谢冕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北大是中国诗歌的田园和故乡,从红楼到燕园,这里始终播撒着诗歌的种子。他追忆了诗和北大的渊源深远。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当代诗歌,北大从未远离诗歌。100年北大从没有放弃对于诗歌的探索和创新,没有放弃对于诗歌的热爱。北大是新的,北大也是诗的。他认为两本日历的出版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范曾.jpg

中国书画大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范曾致辞


       范曾先生的致辞从会议的主题“未名流韵”入手,阐释了中国哲学中的美学概念——混沌之美、恒长之美。并认为两本书的出版,是一个盛大的节日。遥想当年,蔡元培校长倡导以美育代宗教,并在北大创立中国画法研究会,意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觉悟和认知。


杨振宁.jpg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致辞


       杨振宁先生在致辞中强调了人对美的追求。他深情的说到,“我是学科学的,但是我认为这些字真好看。中国书法是一个极高层次的艺术,没有办法用科学来分析。”


杜玉波.jpg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致辞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致辞中表示,日历是时间的标本,更是时代的先声。两本日历,每一页是对北大历史的回眸,也是对北大未来的张望,我为两本日历的出版感到高兴。并祝愿北大能够抓住时代机遇,成为引领时代的双一流的大学。 


桂晓风.jpg桂晓风.jpg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名誉会长桂晓风致辞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名誉会长桂晓风的致辞从一个出版家的角度出发,他认为,最难的作品是大家写小书,北京大学出版的日历是面向广大读者的,特别值得称赞。另外,优秀的装帧设计,不仅仅是书的外表,也是书的灵魂。这两本日历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相得益彰。


张振过.jpg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大书画研究会会长张振国致辞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大书画研究会会长张振国热情赞扬了主办方北大培文出版两本日历的创举,认为其敢于创新,并称赞这两本日历,认为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明艳。


揭幕.jpg

杨振宁、谢冕、范曾等与会嘉宾为两本日历揭幕


       在首发式现场,以谢冕、范曾、王恩哥、朱永新、高秀芹、《北大新诗日历》主编刘福春、《范曾艺术日历》主编薛晓源为嘉宾代表,上台举行了新书揭幕仪式。诗人冯至之女冯姚平女士,诗人郑敏之女童蔚女士,诗人、文学评论家于慈江先生,饱含着对于父辈、师辈的感情现场分别朗诵了诗歌《我们准备着》《金黄的稻束》《再别康桥》,赢得了现场嘉宾和观众喝彩。


冯.jpg

冯姚平朗诵父亲冯至的诗作《我们准备着》


童.jpg

童蔚朗诵母亲郑敏的诗作《金黄的稻束》


于.jpg

文学评论家、诗人于慈江朗诵《再别康桥》


       首发式结束后,围绕着北大精神、美育、诗歌与绘画等相关主题,谢冕、范曾、刘福春、孔庆东、骆英、杭侃等六位嘉宾以“未名流韵:北大诗与画”为题进行了高峰论坛。


论坛.jpg

谢冕、范曾、刘福春、骆英、杭侃、孔庆东、赵忠祥等嘉宾共话北大诗与画


      谢冕先生回忆了与冯至先生在西南联大交往的往事,感染了在场的观众。范曾先生从自身家学入手谈了对于古典诗歌和新诗的看法。刘福春先生从选编《北大新诗日历》的经历入手,简要梳理了100年北大新诗的发展。骆英先生还介绍了谢冕老师及同仁们对于诗歌研究的其他贡献。孔庆东先生感叹今天日历的出版活动,让人感觉坐在时间的河流上。杭侃先生表达了自己对于新诗和艺术的喜爱,欢迎所有北大新诗、艺术的学生社团到赛克勒博物馆组织活动。

       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策划,谢冕、孙玉石、洪子诚为顾问的《北大新诗日历》呈现了北大诗人、诗歌、手迹、书封等具有史料价值的稀缺图片,以日历的形式纪念中国新诗百年。正如谢冕老师所言:“这是一本诗的纪念册。这里的每一个日子都是中国诗歌的节日。”

       由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策划的《范曾艺术日历》,范曾先生为了使其能高质量出版与优质呈现,不辞辛劳,专门创作了蒋梦麟、马寅初、吴汝纶、陈师曾、邓稼先、李四光、冯友兰、冰心、季羡林、张岱年等十位北大著名教授的肖像。范曾先生继承和发展陈师曾先生的中国画法研究,在中国的艺术领域做出了开创性探索。
























友情链接